6月16日,第十六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第三天,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带来《从流通视角看汽车市场变化特征》主题演讲。
他谈到了以旧换新、价格战、油电同权、营销创新、经销商诉求等多个尖锐话题。
谈到以旧换新,他表示,政策在不断出台,但是效率也在不断地降低,因此, “市场必须要形成内生的动力,而不能够靠政策去支撑”。
谈到价格战,谈到竞争和卷,他表示,竞争需要的是公平,需要的是依法竞争,卷第一没有依法,第二不公平。
谈到油电同权,他认为应该是在市场层面追求油电同权,把选择权交给消费者,由消费者来选择到底是买油车还是买新能源车。
在演讲结束之后,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主席贾可和沈进军还有一个简单的对话。沈进军说道:“全世界的汽车价格是在向上走,而我们的价格是向下走。我不知道向上走好还是向下走好。”
汽车价格向上走好还是向下走好,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中国汽车人深思的问题。
以下是沈进军演讲实录,两人对话内容也附在演讲后面,有删减。
大家好,非常高兴再一次站在了我们蓝皮书论坛的讲台上。我刚才一看我那个照片,是好多年前的了,那衣服我至少有十年没穿了。站在蓝皮书论坛的台上,我想倚老卖老,因为我是第一届蓝皮书论坛的参与者,时过境迁,一晃16年过来了。只要能够跟我的工作不冲突,我说我一定要来这个论坛。来论坛的目的,第一个对于我来说它是一个学习,同时我也会站在这个论坛的讲台上,谈一谈我们对当下汽车市场的观点。
今天按照论坛的要求,我就从流通的视角来谈一下当前汽车产业上面的热点问题:一、以旧换新;二、价格战;三、油电同权;四、营销创新;五、经销商诉求。大家都看得到,这五个问题都是挺尖锐的。
以旧换新
首先说一说以旧换新的政策。
我们怎么看待这个政策?这个政策的发力点主要是两点:第一是报废更新;第二是置换更新。这个政策更重要的体现是“从存量中产生增量”的宏观经济政策新思路。最后,行动强调要坚持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联动,并鼓励企业参与。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在和生产企业、经销商做交流的时候,发现他们更多地觉得在置换更新这个层面可能有非常多的作为。
报废更新在这里可以简单地忽略。有一个数据大家能看到:截至2023年底,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保有量约1370.8万辆;车龄6年以上新能源乘用车保有量约83.7万辆。
我想在这里更多去说一说置换更新。置换更新实际就是大家说到的二手车, 2022年商务部等17个部委出台了二手车的新政,就从流通的层面解决了二手车经销商卖车难的问题。这个文件出台以后,经销商就可以像卖新车一样方便地卖二手车。
这个政策的核心点就是:二手车从原来的资产交易,变成了商品交易。怎么能变成商品交易?这里面做了一个最大的创新,也就是经销商在收购自然人的二手车的时候,可以倒开发票。
大家可能知道,可能不知道,我们国家只有一种商品是可以倒开发票的,那就是农产品。国家收购农民的粮食的时候,粮食是农民卖给国家,是国家倒开发票给农民。大家都知道发票谁来开?是卖东西的人开,而不是买东西的人开。因此,这次在二手车方面,为了能实现由资产变成商品,政府部门就做了一个最大的创举,可以倒开发票,使得二手车收购进来变成一个商品。
但是今天要想做到置换的政策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就需要活跃二手车交易。活跃二手车交易的核心的核心就是让消费者愿意买二手车。这里就有一个巨大的问题,如何能够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地消费二手车。那就需要我们业界共同做一件事,就是要让这个车子的车况透明。在这方面,流通协会也在和产业界各方,努力共同搭建二手车信息服务平台,目的就是要让二手车交易的车辆车况透明,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地消费。
以旧换新,坦率地说又是一项刺激政策。随着今天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个人以为,政策慢慢就变成了锦上添花的东西。从2009年那次政策发力,这么多年,政策陆陆续续在不断地出台,但是效率也在不断地降低。因此,我说市场必须要形成内生的动力,而不能够靠政策去支撑它。
价格战
去年大家谈的是价格战,今年在价格战的基础上,谈到了卷。现在谈的是内卷,言外之意还有外卷。前天我虽然没有来到论坛的现场,但是在办公室的电脑上,我整个地看完了贾可博士那天的开篇发言,对内卷的看法。
价格是怎么来的?价格是供求关系决定的。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里,价格是企业之间竞争的最常见的手段之一。有的人谈到由价格竞争转入价值竞争等等,我觉得都没什么问题,重要的是价格战是表象,我们要看看价格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协会通过这么多年的观察,我们知道实际上是生产和需求出现了严重的失衡,才形成了比较惨烈的价格战。我在很多场合提醒我们协会的各位同志,在公开的论坛上尽量少谈价格。谈它有什么用吗?没有用,价格是供求关系决定的。这是一个经济学的理论。这是第一个点。第二点,一不留神,你谈的价格时候就会触碰高压线。
但是今天我觉得我还是要说一说。既然价格是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战这么惨烈,显然是供需失衡了。因此,我们的建议就是:各个品牌的老总们如何能够把握住你们的生产,让你们的生产节奏和你们的销售节奏尽量匹配起来。各个品牌都这么做了,可能市场就会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
我们还有两个建议:第一是眼睛瞄准市场,要生产适销对路的车。一会儿我会讲到当下我们市场的惨烈,包括大家都说的是价格战,实际上最后那一下子是怎么出现的呢?是经销商压库压得过不去了,才会出现低价的甩卖。
同时,我想呼应以下贾可博士第一天讲到的卷。去年大家谈的是价格战,今年谈的是内卷。我认为竞争是一个正面的词,竞争需要的是公平,需要的是依法竞争。而卷,可能就是第一没有依法,第二不公平,所以卷可能是一个贬义词。
竞争和卷,我觉得应该做到公平竞争,依法竞争。这个法是什么?其实在市场经济国家,在我们中国就有《反不正当竞争法》。我觉得大家可能忽略了这个法,我们在谈卷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把我们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执法者请到这里来,由他讲讲什么是反不正当竞争什么是正当竞争。讲清楚这一点,大家就不用来了。
油电同权
如果我没有记错,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是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但是我们并不是不支持新能源车的发展。
我们跟政府部门一直在建议的是,希望在研发层面,在车路协同、车网协同、动力电池、自动驾驶、充电设施等方面,国家要给予政策支持,同时也可以财力支持。我们希望若干个政策的支持要让新能源车有造血机能,要在市场上敢做一些赤膊战。
所以,在市场层面,我们希望的是油电同权。我再重申以下,我们油电同权的观点是在市场层面同权,要在同一个竞争规则下,把选择权交给消费者,交给市场,由消费者来选择到底是买油车还是买新能源车。这是我们一直的观点。
前天我在听贾可博士的演讲中,又悟出一个道理来。我们的产业政策对新能源的支持,到底支持的是什么?我觉得我们政策的取向应该是纯电的车。
为什么呢?因为从油车走向纯电,这是我们未来终极发展目标,这个过程一定是个漫长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产品不断迭代的过程。油电混合车在油车走向纯电车的过程中间,我不知道是不是过渡产品,但是至少是在不断进步、不断迭代过程中,它满足了市场需求。
可是在政策的层面,我个人认为仅仅应该对纯电车进行补贴。我希望在市场层面,不管是油车还是纯电车还是混动车,应该一视同仁,由消费者去选择它。换句话说,只有通过这种竞争,我们的电车才能够真正地发展起来。
但我们看到,这两年特别是去年到今年1-4月份,混动车的销量增幅是最高的,渗透率也是最高的,纯电车一定没有它高。混动车受到了市场的青睐,但是不是由于受到市场青睐,政策就应该倾斜它?我认为不应该。
关于营销创新
2014年,以特斯拉进入中国为标志,汽车品牌厂家开启渠道创新的尝试。走到今天,十年过去,我们有直营体系,我们有授权体系,我们还有代理制等。
谈到今天我们的渠道模式,我想说,渠道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不会消亡,因为渠道做的是服务。那么,在今天消费多元化、产品多元化的前提下,渠道不应该是同质化的,而应该是每个品牌根据自己品牌的特性去做自己的渠道建设。
同时,我认为,今天很多品牌更多做的是渠道的变革,但是营销模式或者营销工具层面的创新,跟渠道建设方面的创新比起来,差得太远了。
其实就是销售的方式。坦率地说,消费者进到这个店,他可能不会关注这个店是直营店,是授权店,还是代理店,这对他来说一点都不重要。最重要的,第一是他的体验,第二是这个店头给他的营销方案、营销工具能够满足他的需求。
新能源车的残值,一直是消费者的痛点。最近我也看到不少品牌,推出了新能源车三年保值回购等购车方案,这就在走一条营销模式的创新之路。如果各家都走起来,特别是要运用金融的工具,我相信我们的市场仍旧是一片光明。
因此,第一,要改变生产方式,要尽量地生产和销售能够匹配起来;第二,要生产适销对路的车;第三,品牌应该和经销商共同努力去开拓市场。
关于营销创新,我刚才说了两个:第一个是模式的创新;第二个是业态的创新。业态的创新,大家走出了不同的路,而模式创新非常单一。不管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不管是油车还是电车,我希望眼光瞄准我们的消费者,走出一条新路来。
关于经销商诉求
经销商一致反映,2023年是进入本世纪以来是最困难的一年。我相信各个主机厂也感同身受。今年以来,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就是豪华车经销商出现大面积亏损。
第一,传统豪华车对新能源车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第一阶段没有成功。传统豪华车品牌推出的新能源车的市场接受度不高,有的价格打到了五折,这简直是太可怕了。
第二,传统豪华品牌的油车,我这一代人是接受的,是认它的,但是今天的年轻人能不能够在这个时候还认它是豪华车?我觉得恐怕要重新定义这个豪华。
同时,还有三个方面是经销商诉求的核心的核心。
第一,压库的问题。这个问题我说了十多年了,但是我还是要说。今天还是有压库的,有的库存达到了3。3是多少?库存压在库里90天,这个财务成本压力是巨高的,车子越来越贬值。
第二,库存深度并不深,但库存结构很糟糕。因为有些车市场根本不接受。但是我觉得这已经晃了20年了,为什么现在主机厂的老总居然还生产市场不接受的车型。当年是产品经济的时候,可以这样做,以产品为导向,今天是以消费为导向的市场了,为什么还要生产那些适销不对路的车,很奇怪。
第三,今天新能源车有很多渠道创新模式,经销商愿意跟上去,但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厂家的商务政策经常在变。人在变,政策也在变,但是经销商禁不住这种变化,他一投就是大几百万投进去了,你一变可能他投的这些就成了垃圾了。因此,我觉得厂家的营销商务政策要尽量地可持续,尽量地保持一致性,换句话说,就是要保护经销商的投资的利益。
今天在这里说话说得比较重,岁数大了没有那么圆滑了,有说得不到位的地方,请线上线下的各位观众批评指正。谢谢!
Q&A
贾可:会长,感谢您这16年来孜孜不倦对我们的支持,非常感谢。沈会长为中国汽车流通操碎了心,刚才您谈到的五个问题,确实很尖锐。不是您年纪大了,而是您责任心太强了。您谈到了价格战的问题,谈到了价格战的本质是供求关系的失衡。我这里想提问的是:这个供求失衡是整体上产能过剩导致的,还是某些车企的产能太大导致的?有很多车企为了抢占市场,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下建了很多产能,它自己的产能如此之大,如果不消化,肯定受不了。车企局部自己的产能太大,导致它必须要进行价格战。这也是一种供求失衡。是不是这样?
沈进军:大概五年以来,我们一直说一句话:当下的汽车市场是产能释放过度与需求相对不足的矛盾,是汽车市场当下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矛盾。我们不谈产能过不过剩,我们提的是产能释放过度。因此,我们认为生产过程应该跟市场销售匹配起来。
贾可: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产能利用率看起来是70%多,并不过剩,但是对于局部的某个车企来讲是不是就有了这样的可能性?
沈进军:我们经常跟国际同行交流,我们会看到相当多汽车市场成熟的国家,当然他们没有我们今天这么蓬勃的新能源车的新势力出现,他们的市场有游戏规则了,你有10%,我有8%,他有5%,市场份额相对固定了。最后,当然是消费者来选择。这个市场的划分已经不是三年五年,而是大几十年定下来的。
原来企业关注利润,我相信企业利润是排在第一位的,但是今天变了,大家认为进入了一个优胜劣汰的市场,有的要被淘汰了,因此,摆在第一位的是市占率。这个有错吗?没有特别地错,但是我想这不可持续。企业如果把利润扔掉了去保持市占率,那往后怎么办呢?还是要把市占率和利润兼顾好。
贾可:我相信这个市场一定会达到一个均衡,不可能永远是这个样子。永远是这个样子,这个行业也不可持续。
沈进军:今年2月我去了一趟美国,参加美国汽车经销商一年一度的年会,那是全球汽车经销商的大聚会。去了以后,我问他们2023年怎么样。他们表示非常好,赚得盆满钵满。我还问到汽车的价格。全世界的汽车价格是在向上走,而我们的价格是向下走。我不知道向上走好还是向下走好,我只是把这个现象告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