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及重庆国际汽车展览会组委会共同主办的“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正式开幕,论坛邀请来了众多来自汽车主机厂高管、供应商代表以及各路专家学者的参与。
毫无疑问,如此高规格的论坛,焦点必然是放在各位主机厂领导之上,尤其是在当下中国新车内卷严重的背景之下,各家车企之间明争暗斗,大家也都想看看这班温文儒雅的高管,在齐聚一堂之时会不会摩擦出一丝火药味。
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在变革的时代 塑造行业的未来”,用我们的大白话来说,其实就是想看看各位车企领导们,对于如今内卷成风,瞬息万变的车市有什么看法,以及他们对后续行业的发展抱以什么样的态度。
其中,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以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的发言,也成为了这次论坛中大家讨论的热点。
在谈论到汽车行业内卷现象时,王传福表示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无论是卷价格、卷技术、卷规模,还是卷流量,本质上都是市场竞争。他表示:“只有过剩才竞争,竞争才能产生繁荣,这是自然规律,不必焦虑。所有企业家都要积极拥抱、参与这种卷,真正在竞争中走出来。”
在谈到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时,王传福进一步表示“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燃油车是大势所趋,势不可当,这场变革的核心实际上是技术的革命,技术在这场革命中一定是主驱动力,用技术创新来推动企业发展,最终推动国家和工业转型升级。”
而作为当下中国新能源市场最炙手可热的品牌,王传福更是自豪地表示“在变革时期,三年可以让一个企业腾飞,也可以让一个企业倒下,如果能领先三年,就可以在这场高度竞争的革命中取得领先地位,这就是比亚迪走过的路。”
可见,目前的比亚迪其实十分“享受”当下车市内卷给全行业所带来的成本压力,因为在自己掌握所有核心供应链的情况下,与其它车企相比,比亚迪对于成本的控制有着天然的优势,也是最不怕内卷的品牌。
而与王传福态度截然相反的,则是广汽集团的董事长曾庆洪。曾庆洪呼吁汽车行业要坚持长期主义,“对企业来讲可以说它是一种格局、是一种视野的体现,能够帮助企业在不断创新和价值的创造过程中,拒绝零和博弈”。
他进一步表示,到了2030年汽车销量的结构应该会呈现出40%混动、30%纯电以及30%燃油的格局,而受限于国家的能源结构,未来市场必然是多种能源形式共存,不可能全部一刀切。
同时曾庆洪也赞同“卷下去不是办法”这一说法,他具体提到,企业的目的就是盈利,盈利就是为国家做贡献,为社会做贡献,提供税收以及就业。但是在当下的内卷风气下,为了营收企业不得不得在各个方面降低成本,甚至不得不裁员,这样下去对于社会和国家反而是不利的。“我们应该有一个格局,长期主义的战略,而不是眼前去“卷”。”
此外,曾庆洪也是本次论坛中,唯一一位为燃油车“发声”的人,在发言的最后他建议各地政府,在新能源汽车、纯电汽车占比达到50%的时候,应该研究一下“油电同权”。
之所以曾董事长的发言会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主要还是因为就在论坛大会的当天,广汽集团恰好对外公布了5月份的产销快报,而从数据上看,进入2024年以来广汽集团的销量已经连续5个月出现了同比下滑。
由于日系品牌的近来的走弱,广汽本田、广汽丰田的销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同时,由于网约车行业趋近于饱和,广汽埃安在B端市场的需求也明显不如往年旺盛。
为了破局,广汽在近年屡次想要让埃安品牌冲击高端化,但是奈何其身上的网约车标签过于浓重,无论是埃安品牌自身的高端车型亦或是后续推出的昊铂品牌,也都未能在市场上掀起太多波澜。
那作为集团董事长,在自家新能源产品仍有待进一步打磨的情况下,自然也是不希望还能为自己提供利润的合资伙伴就这样日渐式微,步广汽菲克、广汽三菱的后尘,这也是曾庆洪喊出“油电同权”的原因之一。
而在曾庆洪、王传福的发言过后,作为吉利汽车董事长的李书福也通过视频发言,给出了一个比较中肯的观点,他认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内卷程度全球第一,价格战一浪高于一浪,举世无双,这种现象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如果市场化水平高、法律健全及执法严格,透明公平竞争就是好事,反之就是坏事。任何产业的健康发展都必须表现在投入产出比方面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无穷无尽的内卷,简单粗暴的价格战,其结果就是偷工减料、造假售假和不合规的无序竞争。”
在李书福看来,要想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车企之间就必须要依法健康竞争,同时他还表示“依靠发展智能电动化汽车产业的历史机遇,带动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发展是一项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出于市场表现以及不同的利益考量,不同汽车品牌的高管之间对于当下的汽车市场必然会有着不一样的观点,但是从总体来说其实大家对于“内卷”还是持有比较乐观的态度的,毕竟就像以往的手机、家电市场一样,在市场彻底定型之前必须会经历一场猛烈的洗牌,大家也都明白如今价格战是新能源领域发展中的必经之路。
也许正如李书福所说,无论是对于车企还是消费者来说,所谓的内卷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是市场经济的一种体现,销量的涨跌归根结底也只是消费者们选择所带来的结果。
只要车企们尊重“游戏规则”,不要被价格战冲昏头脑,在质量的底线上动心思,那我相信消费者们对于这场大浪淘沙,还是乐见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