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以下的低空空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热度与关注。
自2024年3月“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各地政策的密集出台与资本的竞相涌入,让产业驶入“起飞”跑道,万亿级蓝海徐徐展开。
作为辐射众多应用场景的新兴融合业态,低空经济的兴起,不仅加速了无人机物流、低空旅游等消费新业态的发展,也为高端制造等行业带来转型升级的新机遇。借此背景,以长虹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制造业领军企业,正强势追赶低空经济这股新浪潮。
在近日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下称“科博会”)上,长虹携最新科技创新成果亮相。“天隼”、“慧眼”、“天擎”、无人机整机线缆……透过一系列科技成果,长虹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创新布局正愈发清晰。
政策精准“导航”,万亿级蓝海蓄势待发
2024年,“低空经济”热度持续居高不下。这一概念通常指在3000米以下空域内,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多领域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资本市场上,低空经济俨然已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板块,相关概念股表现活跃,多家A股上市公司搭乘低空经济的东风,擘画“第二增长曲线”。
Wind数据显示,目前A股共有70家公司被纳入低空经济指数(8841750.WI)。截至11月11日,低空经济指数近一个月涨幅34.84%,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6.28%的涨幅。
低空经济迎风“起飞”,离不开政策的精准“导航”。
作为强势崛起的新兴产业,低空经济今年以来被频繁提及,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落地。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打造低空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加之2024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明确划分出“适飞空域”,低空经济正式步入发展“元年”。
一项项顶层设计提纲挈领,地方政府亦纷纷入局,争相“向天空要GDP”。据不完全统计,已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将“低空经济”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四川、海南、湖南、江西、安徽5省被确定为全国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让低空经济“飞”出新高度。
近期,低空经济再迎政策催化。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低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研究部署推动低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会议提出,要抓好顶层谋划,培育更多低空产业头部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政策与市场的助推下,低空经济产业的想象空间正逐渐被打开。据中国民航局预估,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8.8%。
科技创新引领,“飞”出新赛道
要发展低空经济,除了政策加持,也离不开产业基础作支撑。
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载体之一,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已成为最火热的细分赛道。工信部等四部门印发的《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明确提及,加快eVTOL等创新产品应用。近两年来,eVTOL领域的投融资持续升温,商业化进程明显提速。
与传统直升机、无人机相比,eVTOL采用纯电驱动、噪声低、更加环保,同时具有起飞无需跑道、易维护、规模运营化后低成本等优势,有望成为城市空中交通的主要运行航空器类型。
在eVTOL广阔市场规模的带动下,产业链相关企业有望借势“飞”出新赛道,长虹旗下的长虹华丰科技就是其中代表。作为全球光电连接器及互联方案提供商,长虹华丰科技早在2019年就已布局低空经济,主要提供EWIS(电气线路互联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和设备集成服务以及高低压配电,并已积累了一批优质的核心客户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