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随着霜降节气的悄然而至,秋风更添几分凉意,却也预示着大自然最为丰饶的馈赠之一——柿子的成熟。在北京市房山区张坊镇的大峪沟村,漫山遍野的磨盘柿如同一串串小灯笼,照亮了乡村的秋意浓情。
磨盘柿史话岁月沉淀的甘甜
北京种植柿树的历史悠久,明清时期已有房山张坊柿子为上品的记载。《北京果树志》中更是指出,明洪武年间,房山一带便开始栽培磨盘柿,至明成祖定都北京后,磨盘柿更是作为贡品年年进献皇宫。而大峪沟村,更是被誉为“中国磨盘柿第一村”,这里的磨盘柿种植历史最为悠久,承载着世代农人的汗水与梦想。
磨盘柿之所以得名,源于其果实形似磨盘,上下两瓣分明,色泽鲜艳诱人,被赞誉为“色胜金衣,甘逾玉液”。秋风起,霜降至,正是磨盘柿最为成熟之时。此时的果实不仅口感最佳,营养也最为丰富,成为了这个季节不可多得的美味。
色胜金衣甘逾玉液之美
轻轻剥开磨盘柿那薄如蝉翼的外皮,饱满多汁的果肉便映入眼帘。咬上一口,甘汁止不住地往嘴里钻。甜甜软软的柿肉,瞬间唤醒沉睡的味蕾,让人回味无穷。磨盘柿不仅美味可口,还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及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是秋季滋补养生的佳品。
柿子有季,惟秋最宜。如今,新技术助力柿子打破季节限制,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当地的柿子加工企业——北京琦彩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拥有“保鲜”的“独门绝技”,将“鲜柿”变“冰柿”。
张坊冰柿是采用了一种新型自然脱涩技术,使果实通过呼吸生理化转变,不使用任何添加剂,从而完美地保留了磨盘柿的原有风味。冰柿呈现在人们眼前时,里面是一个完整的柿子,橙黄鲜亮,外覆一层薄薄的白霜,宛如艺术品一般。品尝之际,清凉甘甜与柿子特有的清香交织在舌尖,带来前所未有的美妙体验。
最重要的是,这种加工方法让房山磨盘柿的保质期由三四个月延长至24个月,“身价”也由每个一两元增长至十多元。附加值的提升,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柿韵悠长乡村振兴的甜蜜篇章
近年来,大峪沟村在深化柿子产业的基础上,巧借“柿”机,积极促进乡村休闲、度假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发展。2023年,大峪沟村凭借休闲乡村建设成果,荣获“2023年度北京市美丽休闲乡村”称号,并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为了紧跟新消费趋势,大峪沟村还创新性地发展了野奢露营地等新兴业态,构建了涵盖“住在民宿、吃在农家、秋摘柿子、冬季滑雪”在内的多元化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有效促进了产业融合与村民增收。
在这一系列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一位关键人物——朱启酒教授。作为深耕农业技术推广的专家,怀揣着对家乡的深情厚谊,于2019年毅然回归故里,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他牵头创建的博士小院田园综合体,不仅挖掘和保护了乡村的深厚文化底蕴,更是乡村振兴模式的一次大胆探索与实践。博士小院紧紧依托大峪沟村丰富的百年柿树文化资源,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为磨盘柿这一传统特色农产品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保留其原有优良品质的基础上,博士小院引领村民们不断探索与创新,研发出了一系列磨盘柿衍生产品。从经典传承的柿饼、柿子干,到现代时尚的柿子酒、柿子酵素、柿子醋、柿叶茶等,每一款产品都凝聚了匠人的心血与智慧,丰富了市场供给,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
“产业兴则乡村兴”,这一理念在大峪沟村得到了生动的实践。博士小院不仅推动了磨盘柿产业的精细化发展,还鼓励村民建设家庭农场,组建合作社,共同打造乡村经济的增长点。精品民宿、特色美食、深加工产品……一系列产业项目的落地开花,让大峪沟村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借助“中国磨盘柿第一村”的美誉,两个近百亩的休闲柿树产业园应运而生,成为游客们观光采摘、体验乡村生活的热门去处。